中國礦業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高校、國家"211工程"、"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"和國家"雙一流"建設高校,同時也是教育部與江蘇省人民政府、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共建高校。學校建設了完備的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,擁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,2個國家工程(技術)研究中心,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,4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,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,17個其他省部級重點實驗室、工程(技術)研究中心(含研究基地),2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以及低碳能源研究院和物聯網(感知礦山)研究中心,建成了1個國家大學科技園。學校坐落于素有"五省通衢"之稱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——江蘇省徐州市,校園占地面積4413畝(文昌校區1555畝,南湖校區2858畝),校舍建筑面積130余萬平方米。
一、學校有哪些博士后流動站?
學校自1985年設立博士后流動站以來,現已建有16個博士后流動站,分別是數學、化學工程與技術、礦業工程、電氣工程、測繪科學與技術、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、管理科學與工程、機械工程、力學、控制科學與工程、土木工程、環境科學與工程、地質學、信息與通信工程、計算機科學與技術、安全科學與工程。其中"礦業工程"流動站被授予全國優秀博士后科研流動站。建站以來,累計招收了800多名博士后。
二、博士后的申請條件有哪些?
1、思想政治表現良好,具有良好的學術品德,身體健康。
2、在國家"雙一流"建設高校或海內外知名大學、研究機構取得博士學位不超過3年。
3、年齡一般在32周歲以下。
4、近3年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JCR二區以上SCI論文1篇或SCI/SSCI論文2篇或CSSCI論文3篇或取得同行公認的重大成果。
三、博士后的薪酬待遇及其他福利政策有哪些?
1、薪酬待遇
每年不少于25萬(含學校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和公積金約5萬元),博士學位授予學校為世界排名前200名的博士后,學校額外一次性發放3萬元補貼。
2、其他相關政策
(1)可參加學校專門組織的專業技術職務學術評價,可以競聘學校相應學科的高級基礎崗位。
(2)可以赴國內外知名高校或研究機構訪學或交流。
(3)子女入托、入學享受我校教職工同等待遇,可申請租住學校房屋。
(4)博士后可按規定申請落戶,將人事檔案等轉入學校管理;
(5)博士后可按相關規定享有學校公共資源服務。
四、博士后的出站要求以及如何競聘學校的教師崗位?
在完成規定的研究任務的基礎上,學校對博士后在站期間的學術成果采用評分評級制,期滿考核合格及以上等次的人員,可競聘學校教師崗位。考核優秀者優先聘用。具體評分標準參照學校博士后管理辦法(http://pd.cumt.edu.cn/0c/fe/c11356a462078/page.htm)
五、博士后的招聘流程以及需要準備的進站材料有哪些?
1、申請者查看中國礦業大學博士后招聘計劃,了解相關信息并聯系合作導師,初步達成合作意向后。
2、填寫《中國礦業大學申請博士后崗位人員情況登記表》(見附件),準備相關附件材料,并交到各擬聘單位。
3、依托流動站及擬聘單位審核并報學校審批。
4、學校審批通過后,人事處協助博士后申請者辦理相關進站手續,簽訂聘用合同。
六、如何獲得更多的信息?
1、博士后招聘計劃見
http://pd.cumt.edu.cn/1d/56/c11352a466262/page.htm(或見下表),點擊博士后招聘計劃中各團隊名稱可以了解各團隊的具體招聘要求、崗位職責、人員待遇等信息。
2、各二級單位負責博士后業務工作老師的聯系方式見:http://pd.cumt.edu.cn/30/3d/c11158a471101/page.htm。
3、學校博士后管理辦公室
聯系人:張老師;
電話:0516-83590200;
網址:http://pd.cumt.edu.cn/bshzpxx/list.htm
博士后招聘計劃
聘任單位 |
團隊名稱(研究方向) |
合作導師 |
招收人數 |
礦業學院 |
張農 |
1 |
|
張吉雄 |
2 |
||
才慶祥 |
1 |
||
周偉 |
|||
竇林名 |
3 |
||
黃炳香 |
3 |
||
柏建彪 |
1 |
||
張東升 |
2 |
||
李學華 |
1 |
||
王襄禹 |
1 |
||
姚強嶺 |
1 |
||
曹安業 |
1 |
||
李桂臣 |
1 |
||
胡國忠 |
1 |
||
方新秋 |
1 |
||
屠世浩 |
3 |
||
馬立強 |
1 |
||
黃艷利 |
1 |
||
王旭鋒 |
1 |
||
陸菜平 |
1 |
||
張益東 |
1 |
||
安全學院 |
王德明 |
2 |
|
周福寶 |
1 |
||
林柏泉 |
2 |
||
王恩元 |
1 |
||
程遠平 |
1 |
||
秦波濤 |
2 |
||
土木學院 |
葉繼紅 |
2 |
|
楊圣奇 |
1 |
||
張營營 |
1 |
||
馬占國 |
1 |
||
王迎超 |
1 |
||
尹世平 |
1 |
||
機電學院 |
葛世榮 |
2 |
|
王忠賓 |
1 |
||
劉新華 |
|||
趙繼云 |
1 |
||
朱真才 |
8 |
||
周公博 |
|||
沈剛 |
|||
曹國華 |
|||
彭玉興 |
|||
李偉 |
|||
程剛 |
1 |
||
王世博 |
2 |
||
程延海 |
1 |
||
李威 |
1 |
||
陳飛 |
1 |
||
信控學院 |
王雪松 |
2 |
|
程玉虎 |
|||
陳興 |
1 |
||
郭一楠 |
1 |
||
李雷達 |
1 |
||
華鋼 |
1 |
||
孫智 |
1 |
||
楊春雨 |
1 |
||
孫曉燕 |
1 |
||
李世銀 |
1 |
||
張勇 |
1 |
||
資源學院 |
隋旺華 |
1 |
|
吳財芳 |
2 |
||
秦勇 |
|||
楊偉峰 |
1 |
||
岳建華 |
1 |
||
李文平 |
6 |
||
郭英海 |
|||
孫強 |
|||
王文峰 |
1 |
||
桑樹勛 |
2 |
||
陳同俊 |
1 |
||
傅雪海 |
2 |
||
楊永國 |
1 |
||
化工學院 |
謝廣元 |
1 |
|
趙躍民 |
2 |
||
高慶宇 |
2 |
||
何亞群 |
1 |
||
徐朗 |
1 |
||
魏賢勇 |
8 |
||
宗志敏 |
|||
駱振福 |
1 |
||
王海鋒 |
1 |
||
張海軍 |
1 |
||
孟獻梁 |
|||
馮莉 |
1 |
||
環測學院 |
卞正富 |
1 |
|
張紹良 |
1 |
||
張克非 |
3 |
||
汪云甲 |
2 |
||
胡振琪 |
2 |
||
郭廣禮 |
1 |
||
王麗萍 |
1 |
||
湛含輝 |
1 |
||
董霽紅 |
1 |
||
雷少剛 |
1 |
||
鄧喀中 |
1 |
||
李效順 |
2 |
||
電力學院 |
饒中浩 |
1 |
|
譚國俊 |
1 |
||
陳昊 |
1 |
||
原熙博 |
1 |
||
伍小杰 |
3 |
||
郭楚文 |
1 |
||
夏晨陽 |
1 |
||
材料學院 |
張德坤 |
2 |
|
劉洪濤 |
|||
馮培忠 |
1 |
||
羅勇 |
1 |
||
隋艷偉 |
1 |
||
物理學院 |
陳雷鳴 |
1 |
|
數學學院 |
苗連英 |
1 |
|
計算機學院 |
夏士雄 |
6 |
|
周勇2 |
|||
牛強 |
|||
姜淑娟 |
1 |
||
丁世飛 |
1 |
||
管理學院 |
董鋒 |
1 |
|
陳紅 |
5 |
||
龍如銀 |
|||
李爽 |
1 |
||
資源經濟及管理/低碳消費行為 |
丁志華 |
1 |
|
江紅艷 |
1 |
||
張明 |
1 |
||
許士春 |
1 |
||
姚圣 |
1 |
||
孫自愿 |
1 |
||
何凌云 |
1 |
||
王新宇 |
1 |
||
公共管理學院 |
王義保 |
2 |
|
深部國重 |
謝和平 |
1 |
|
高峰 |
1 |
||
靖洪文 |
1 |
||
宋雷 |
1 |
||
楊維好 |
3 |
||
張凱 |
1 |
||
周國慶 |
1 |
||
蔚立元 |
1 |
||
煤加工中心 |
劉炯天 |
1 |
|
曹亦俊 |
1 |
||
苗真勇 |
1 |
||
桂夏輝 |
2 |
||
李小兵 |
1 |
||
張海軍 |
1 |
||
物聯網中心 |
丁恩杰 |
2 |
|
趙小虎 |
2 |
||
低碳能源研究院 |
馮啟言 |
1 |
|
李延鋒 |
1 |
查看次數:次
更多資訊!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高校人才網官方微信(微信號:Gaoxiaojob)。
Copyright © 2007-2019 高校人才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信息:粵ICP備13048400號-2 粵公網安備:44010602004138號
客戶咨詢電話:020-85611139 QQ:2881224183 郵箱:[email protected]
高校人才網——國內訪問量、信息量領先的高層次人才需求信息平臺